文:林宇廷
过去几年台湾的金融改革一直窒碍难行,佔据最大市佔的公股银行不停爆出弊案,2017年更是以庆富联贷弊案收尾,2018年1月随即发生彰银回扣弊案。种种负面新闻细看下来,政府金融监理部门的消极,甚至与公股银行管理层的互相勾结正是问题的核心。
适逢春节连假刚结束、立法院新会期也开始了,媒体报导新会期中民进党将继续主打「改革牌」。民进党政府的施政方向向来着重于内政整理上,但在去年爆发庆富联贷弊案,央行总裁彭淮南也卸任交接之后,政府下一阶段的金融改革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,关係到政府能不能扭转产业的失落感。
从金融产业角度来看中央行政、立法部门的施政,就会感觉到难关重重。立法院民进党团推出的优先法案表明财政改革幅度加大的心迹,毕竟年金改革、司法改革与组织再造都有助改善财务与提升效率,但是在监督行政部门的力道上显然贫弱,尤其金融监理部门怠惰的问题罕有立委大力介入。行政部门更是难以期待它们有何建树,毕竟公股银行的主要股东正是财政部,就算金管会已经由改革派寄与厚望的顾立雄主掌,财政部内部「财金帮」小圈子私相授受的情况,在两次政党轮替至今都几无改变。
「财金帮」的危害从本文开头提到的庆富联贷弊案、彰银回扣弊案中可见一斑。第一银行在庆富联贷弊案中首当其冲,不仅罚金最多获利也重创,然而情节较轻的银行却只受到政府轻罚。例如彰银在庆富案中只被「纠正」,事后再透过提列较少呆帐保持百亿元高获利,年终奖金也令人称羡。但彰银高层真的值得这些奖金吗?在庆富案惩处后不久,彰银东莞分行就爆出回扣弊案,彰银董事长张明道居然知情不报事后也未受惩处。往庆富案之前回溯,更可发现张明道任内弊案连连,并且在2014-2017年连续四年都爆出亏损十亿元以上的负面事件。
这还仅是彰银一例,公股银行中规模较大的第一银行、华南银行、兆丰银行甚至在过去两年中都发生过五十亿以上的巨额亏损。然而因为财金帮在政府与业界彼此照应,这些管理高层几无惩处,即便调职也形同玩「大风吹」,彼此调换位置而已。
光以笔者罗列的这些公股银行弊案,就能看出公股银行主事者如何推诿卸责又坐拥高薪。配合放水的政府官员,财金帮无论发生天大的亏损也能吃着火锅唱着歌,爽爽过日子。公股银行管理层在诈贷、盗领、逾放赔钱的时候,永远不敢提这些错误最后都是「全民买单」,但是在争夺经营权的时候,却能毫不害臊地声称自己在「守护全民资产」。这些荒腔走板的行径,不仅时常博得新闻版面受到大众耻笑,从产业界管理专业眼光看来,更是一齣掏空台湾竞争力的悲剧。
若想改善公股银行的弊病,就必须遏止财政部在金融改革打假球。因为公股银行弊病的解方就是民营化,想要实践民营化必须阻止财金帮的共谋。从去年宣判的台新彰银案为例,即使法院判决台新金取得彰银经营权,彰银仍在财政部(公股主要股东)的撑腰下对判决不予理会。由此可知,政府金融监理部门的态度始终是金融改革的关键。
倘若行政院、立法院无法有效改善,让财政部持续由财金帮把持的话,台湾金融改革就会持续空转打假球。持续放纵市占最高的公股银行发生金融弊案而且不被重惩,不仅是纳税钱的浪费,台湾的金融人才也会越发不愿意加入本土银行,年轻人对本土银行求职意愿会降低,高阶的管理人才也会流失,这对于台湾金融业将会是大灾难。新的一年,内阁将会有所调整、立法院也展开新会期,然而公股银行弊案累累,金融改革能否在新年度看到曙光?
下一篇:应与宗教学校一视同仁前高教副部长挺承认统考